中国健身房正成为像餐厅和便利店一样的基础设施,向更多人群居住的地方靠近。毫无疑问,消费升级趋势,商业配套的需求和健身人口的增长,已经将行业推入快速升级的轨道。
天时、地利、人和。健身行业过往20年或许漫长,但未来十年,必然是健身行业的最好时代
这是很多行业的最好时代。不论是内容创业之春,还是区块链三点半,或者是知识付费红利,但健身在过去一年成为风口,出乎大多科技媒体和投资机构预料。
在2017年底许多俱乐部先后完成数亿元融资。传统俱乐部依然在疯狂推年卡做预售,健身的风口加上新零售,甚至还诞生了迷你健身舱的风口。
尽管以上模式饱受质疑,但风口赛道的资方名录上,许多资本市场的身影。
也不论用户健不健身,都能在社区频繁看到健身房广告,在咖啡厅听到邻座聊健身,或在朋友圈刷到健身自拍和打卡。
「健身」忽然成为一个社交谈资和政治正确,在中国这个并不偏好肌肉审美的东方国度风行。「健身风口」吹来,出乎大多数人意料之外。
但也在意料之中。
如果把2016年开始的「消费升级」浪潮,描述为年轻人和中产阶级展示「Better Me」的消费取向,那么健身几乎和这一取向完美匹配:健康、时尚的健身,让人身心感觉更美好,至少能在朋友圈让自己和他人感觉更美好。
健身不仅赋予身材变美的功能价值,更赋予人审美和追求的精神价值。Better Me=健身。
即便“游泳健身了解一下”的部分传统健身房,依然在用强销售“污名化”行业。但毫无疑问,消费升级趋势和健身人口的增长,已经将行业推入快速升级的轨道。
天时、地利、人和。健身行业过往20年或许漫长,但未来十年,必然是健身行业的最好时代。
不用说了,从办公楼和小区发传单的数量来看,健身房数量正在快速增加。
一方面,大型连锁俱乐部开进二三线城市,另一方面,更多特色健身工作室在一线城市拓展。他们面对的共同用户,是健身的增量群体。
数据正在全方面表明这一趋势,根据数据统计,目前国内健身房总数超过7万家,其中2017年新增超过18000家,增速超过27%。二线城市增长追赶健身趋势,根据其中重庆、成都、西安等二线城市增速最快。
也就是说,过去一年,中国健身房以每天平均50家的速度高度增长。
缺乏体验性内容的商场,正迫切呼唤体验性业态。相比H&M和ZARA等实体零售的增长瓶颈,NIKE等运动零售品类2017年迎来了逆势增长。而目的地消费的健身房业态,是这些运动品牌的绝佳引流商业配套。
大型Mall里不再一家健身房独大,多业态的健身房被引进商场。当大悦城、嘉里中心和太古汇把健身放在越来越重要的地段,或者当7-11和全家越来越和健身房话题联系在一起,健身对大部分已经不再陌生。
换句话说,健身房正成为像餐厅和便利店一样的基础设施,向更多人群居住的地方靠近。